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文/张熠柠)德国电视一台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被逼到墙角”(MitdemRückenzurWand)的文章,分析以色列如何因战争行为让自身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有趣的是,不只有中文和德文说“被逼到墙角”,英文中也有个和德文“MitdemRückenzurWand”几乎逐字对应的短语“Withone'sbacktothewall”,同样意为“inadifficultordesperatesituation”(身处艰难或绝望的情形)。
事实上,在中西方文化中,“墙”都是某种“难以逾越”的意象。德国有冷战时期的柏林墙(theBerlinWall),中国有历经千年、名列“世界新七大奇迹”(New7WondersoftheWorld)的万里长城(theGreatWall),而英国在近两千年前,也为守护北方边境修建了“哈德良长城”(Hadrian'sWall)。哈德良长城于1987年和中国长城同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因“爆款”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ofThrones)受到更多关注:剧中抵御塞北异鬼的“绝境长城”(theWall)正是受到哈德良长城启发而来。由于中西方对“墙”的认知基本一致,英文中很多包含“墙”的短语,中国人理解起来几乎毫无障碍。比如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再比如同样表示逼到墙角的drivetothewall。汉语有“对牛弹琴”,英语有“liketalkingtoawall”;我们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而英语说“gotothewallforsb./sth.”,也有“力挺某人/某事到底”的意思。
有“墙”的英文短语中,最容易误解的或许是“givethewalltosb.”,意为“把安全、好走的路让给某人”。这一短语今天已不多见,东西方同一面墙不太容易探究“墙”和“安全、好走”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是街道靠墙一侧易于躲避车辆或其他行人,也有人说伦敦多雨,当地人喜欢沿墙根行走,便于檐下避雨——想来二者都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