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们,我乃一国学老夫子,今日有幸与诸君共享一篇千古名篇——宋濂先生的《送东阳马生序》,此篇不仅是宋氏对青年才俊马生的临别赠言,更是他对勤奋好学、求知若渴精神的深刻阐述,堪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颗璀璨明珠。
《送东阳马生序》起笔便道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贫寒生活,然而他并未以此为苦,反而视之为砥砺品性、磨砺意志的良机,他“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却能在雪夜借书抄录,寒冬里“足肤皲裂而不知”,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执着,实乃我辈学者所应追求的精神境界。
马生之幸,不仅在于能师从大儒,更在于其师的教导方式,宋濂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坚韧的学习态度,而非物质条件,他告诫马生,学问之道在于心,不在衣食,这是对儒家“知行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他认为,真正的学者,应有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有面对困难的毅力,有不畏艰苦的决心。
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描绘的富家子弟与自己寒酸生活的对比,反衬出作者对学问的专注与淡泊,这并非羡慕富贵,而是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德行的提升。
宋濂的这篇序言,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古代学子求学的艰辛与坚守,也启示我们后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境遇如何,唯有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才是永恒的价值所在,它倡导的刻苦自励、谦虚好学的精神,至今仍为我们提供无尽的教益。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铭记《送东阳马生序》的教诲,珍惜学习的机会,保持对知识的敬畏,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攀登学术的高峰,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精神遗产,让国学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慧、坚韧的社会。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以宋濂先生为榜样,以马生的志向为目标,书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辉煌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