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中,司马迁的《史记》无疑是一座丰碑,刺客列传》更是以生动的历史记载和深沉的艺术魅力,塑造了一位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荆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传奇,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这段千古流传的英勇事迹。
原文如下: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不用,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矣。”荆卿往,既坐,盖聂曰:“曩者吾目子,以为有壮志,今观子所为,果天下勇烈士也。”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及至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荆轲遂见太子,言愿得勇士以图国事,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等勇士。”于是遂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秦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之礼见燕使者,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翻译:
荆轲,原是卫国人,后移居到燕国,人们称他为荆卿,荆卿喜好读书习剑,曾向卫元君推销自己的才能,但没有被采纳,他曾路过榆次,与剑术高人盖聂切磋剑技,盖聂对他的剑法不满,瞪视了他,荆轲离开后,有人劝盖聂召回,盖聂认为荆卿有壮志,但看他的行为,确是天下豪杰,荆轲常与屠狗者和高渐离在燕市饮酒作乐,他们的行为放荡不羁,但在旁人眼中,荆轲深沉好学,广交诸侯豪杰。
后来,樊於期因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荆轲拜见太子,表示希望得到勇士一同谋划国家大事,太子对他极为尊重,尊他为上卿,荆轲计划带着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见秦王,以求秦王信任并借此机会刺杀秦王。
荆轲到达秦国,用重金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得以见到秦王,当秦武阳在献地图时表现出恐惧,荆轲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在献图时,荆轲抽出藏在地图中的匕首,试图刺杀秦王,但因剑太长难以拔出,秦王得以逃脱,荆轲追杀过程中受伤,最终未能成功。
荆轲失败后,倚柱大笑,以侮辱的姿态骂秦王,表明他刺杀的初衷是为了逼迫秦王签订条约回报太子,随后,荆轲被秦王的手下杀死,秦王悲痛了很久。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侠客的忠诚、勇气和智谋,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无情,它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小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于英雄的崇尚和对于道义的追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