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无疑是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卓越诗人和田园诗人的代表,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篇散文诗,不仅是他个人生活哲学的生动展现,更是国学精神的典范之作。
原文如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翻译:
“回来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何还不回归?
既然我心甘情愿地被世俗所束缚,为何还要独自悲伤?
领悟到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知道未来还有改正的机会。
虽然我曾经迷失,但离正道并不遥远,现在才明白以往的错误。”
“船儿轻快地前行,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询问前方的路,只恨天色尚早,黎明未至。
终于看到家中的屋檐,欣喜若狂地奔去。
仆人迎接,孩童守在门口。
小径虽荒芜,但松菊依旧盛开。
带着孩子进入屋内,酒杯里盛满了酒。”
“举起酒壶自己斟酌,欣赏庭院的树木以舒展心情。
靠在南窗边寄托傲骨,深知简朴生活也足够安逸。
每日在园中漫步成为乐趣,即使设有门扉,却常常紧闭。
拄杖散步或短暂休息,时常抬头仰望远方。
白云悠然自在地出山,倦鸟也知道回归。
日影渐暗,我抚摸着孤独的松树,久久停留。”
这就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它以其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即超脱世俗、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国学中儒家、道家思想交融的体现。《归去来兮辞》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更是一份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哲理启示,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和读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