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两岸“银通”新时代:台湾人热衷人民币理财(图)

两岸“银通”新时代:台湾人热衷人民币理财(图)

  3月14日,台湾经济高峰论坛在台北举行,主办方是英国《金融时报》和渣打银行,岛内政企高层、专家就如何提升台湾竞争力等深入交换意见。其中一个关键词是“人民币”。   今年2月6日,台湾人民币业务全面开跑。同日,2500万元新台币运抵台湾银行上海分行,这是首批无需经第三地银行而直接“登陆”的新台币。两岸货币可以直接、双向往来,真正迈入“银通”新时代。   “人民币”的话题,在台湾更热了。   存钱——   人民币不用放在枕头下了   谢智贤是台南人,4年前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他说,爸爸也经常往来两岸,手里现成的人民币却不能从台湾直接汇给他,还要台币转美元,美元转人民币,“现在直接汇人民币就好了,我的生活费等于是增加了!”台北的邵萱小姐打算到上海旅游,“更方便了,直接带台币过去就好了,或者直接从这边带人民币过去。”   两岸能实现“银通”,现实需要是背后的动因。2012年两岸人员往来接近800万人次,走动总要用到钱的。人民币在台湾上路,立即受到民众热捧。据兆丰银行台北市衡阳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开办当天上午仅该分行就有30位储户开设人民币账户。统计显示,台湾指定外汇银行(DBU)人民币业务自2月6日起跑至今,人民币资金池已接近150亿元。   为争夺人民币存款,岛内各银行开打利率大战。新竹的彭心健先生说,他甚至已经把一些台币存款转成人民币了,“利息高啊!两岸货币直通,我们增加了一种理财的选择,而之前却只能把人民币放在枕头下面。”   看好人民币升值机会,近期岛内外金融机构在以高息揽储之外,又掀起人民币金融商品投资热潮。国泰人寿推出台湾首张人民币计价投资型保单;国泰世华银行也一口气推出14档人民币计价的点心债及两档指数股票型基金(ETF)。保险公司和投信业者也瞄准了人民币理财大饼。台湾保险公司及台银人寿正积极规划人民币计价的投资型保单,预计最快在下半年开卖。   汇率——   企业不必再脱“两层皮”了   迈入“银通”,两岸间实现“币”畅其流,对往来两岸的民众、投资两岸的企业,都能节省支出。这一点,台商体会最深。   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从台湾汇资金到大陆,还是把利润汇回台湾,都要经过美元的转换,台商要承担两层汇率的风险。“台泥在大陆的年产值是6000万吨,1吨水泥的价值大概是75美元,如果直接以台币和人民币进行结算,评估可以节省2%左右的成本,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   为了避免剥“两层皮”,在两岸货币直通之前,到“地下钱庄”换钱是台商中公开的秘密。台商之所以愿意冒着“拿到假钞”的风险,通过地下钱庄兑换人民币,为的就是“汇损较低”,不希望经历“新台币—美元—人民币”两次汇兑。而在岛内,也曾因迟迟不能兑换人民币,导致地下钱庄生意兴隆,人民币假钞泛滥。   人民币岛内开跑,新台币也即将全面“登陆”。包括指定清算行台湾银行上海分行在内的两岸十几家银行可望于本月中下旬实现临柜兑换新台币。根据台湾货币主管机构与台银上海分行签署的清算协议,大陆地区的新台币现钞供应量为1年20亿元新台币。而台银上海分行行长颜圭田估计,实际需求可能会达到约27亿元新台币。   关注——   岛内资金池能扩到多大?   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对台湾金融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台湾前证交所董事长薛琦举例说,两岸频密的经贸交流对金融服务有着极大的需求,但是根据统计,台湾金融行业占岛内GDP比例却在下降,因为“肥水流到外人田”。随着两岸货币清算合作的扩大,会给岛内金融业发展带来难得契机。   还有学者看到的是“人民币”之于台湾经济整体提升的意义。台湾时事评论员、台湾政治大学博士钮则勋直言,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台湾可以搭乘人民币国际化的顺风车,分享大陆经济发展成果,把台湾资本市场做大。   两岸“银通”有助于扩大岛内资金池。渣打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计,到今年底,台湾有望蓄积1000亿元至1500亿元的人民币资金池。星展银行的评估与此接近,认为这一数字将在2014年初达到1400亿元,相当于台湾本地存款总额的2%。对此,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中的看法是,台湾朝人民币离岸中心又近了一步。   台湾“央行”明确表态,未来不仅有境内人民币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还会多一个台湾离岸人民币中心。大陆对此怎么看?北京“两会”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的回答是——这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力量。   目前,新加坡和伦敦都有意成为继香港之后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台湾的优势和劣势在哪?渣打集团行政总裁冼博德认为,台湾因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刚刚起步,所占份额还很低。不过,台湾有独特的优势——两岸企业的实质业务交易快速成长、岛内民众对人民币的接受度高等。“当然,台湾要想超越竞争对手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还需在金融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多作努力。”(本报记者 李炜娜 吴亚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