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库木库勒村
《2019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工作要点)》
为确保2019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根据《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库木库勒村2019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的脱贫标准,坚持保基本、保目标、保质量的原则,为实现到2019年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特制定2018年度脱贫攻坚计划(工作要点)。
一、 年度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9年底,实现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库木库勒贫困户7户31人(男16人、女15人)如期脱贫“五有四保障”(“五有”:贫困人口有稳定收入来源、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低保兜底;“四保障”:基本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养老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疆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年度目标
2019年:阿克萨克马热勒乡14村7户31人脱贫。
二、 任务清单
通过土地清理、发展生产、低保兜底、转移就业、教育补助5条路子,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实现“两不愁”、“一高于”目标。
(一)土地清理促增收
土地清理7户31人,按照500元/亩/年纯收入计算为7户贫困户增加收入29250元,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
(二)发展生产促增收
1、提高畜牧养殖效益。针对7户31名无地人口,重点抓好养殖项目,主要以养殖羊主,可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1500元。
2、提高庭院经济效益。14村7户贫困户已有5户按照“前院、中园、后圈”发展模式,继续加强对老旧庭院、房前屋后进行整治改造,巩固提高贫困户庭院小果园、小藤架、小菜园、小禽舍、小棚圈等“五小工程”,可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2000元。
(三)低保补差兜底促增收
14村对因残、因病等丧失劳动能力、鳏寡孤独贫困人口和“三类人员”家庭缺劳动力等31人的贫困人员,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全部按程序纳入低保兜底范围逐年提高补助标准,确保收入达到4000元标准。对“三类人员”家庭困境儿童,根据各乡镇党委、政府“三类人员”家庭困境儿童关爱专项资金总体规划,对贫困户中的困境儿童给予生活补助。加强对困境儿童集中抚养、心理辅导教育工作。
(四)转移就业促进增收
14村对3户4人进行村公益性岗位转移就业,其中环卫工1人,保洁员两名,城管员1名,按500元/人/月计算每人每年可增收6000。
(五)教育补助促进增收
针对阿克萨克马热勒14村1户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进行疆内大学生教育救助,可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000元。
三、实施步聚
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月1日—3月1日)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完成标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等,紧密结合本单位脱贫攻坚任务,制定行业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分步实施攻坚阶段(3月2日—9月1日)
严格按照工作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计划落实。
第三阶段:自查自验、整改提高阶段(9月2日—11月15日)
开展脱贫攻坚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工作队、村两委组织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自查自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阶段:迎检、总结阶段(11月16日—12月1日)
一、平凉市农村新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在新能源项目实施中,严格落实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制、合同制和报账制等五项管理制度。实施单位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专业人员施工、统一检查验收,按进度和质量申请拨付项目款。项目竣工后,申请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决算和审计。2011-2015年农村能源项目下达总投资1975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963万元,地方配套与农户自筹7790万元。地方配套与农户自筹资金以农户投劳折资为主。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安装的沼气池、节柴灶、太阳灶等逐年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沼气池项目国家投资少,自筹比例高,群众对于新能源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加上家庭电器的普及、家庭养殖减少原料短缺等因素,沼气池的安装数量逐年减少。节柴炉在使用过程中,农户普遍反映节柴炉使用不便,而太阳灶普及率很高,市场已基本饱和。因此,对以上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就要进行调减。增加适应新农村建设美化亮化需要,干净卫生、使用方便、效果好,群众乐于接受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路灯的实施任务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平凉市农村新能源工程也积极争取退耕还林等其他项目。以沼气池建设为例,2011年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在平凉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419口。2011-2013年重点是生态移民,四年期间圆满完成13485口沼气池修缮,完成修缮工作任务的100%,现在大部分已点火使用,沼气池使用率达到73.7%。为平凉市农村新能源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和推广效果,帮助生态移民区住户解决了能源问题。
二、提高平凉农村能源利用率效益
平凉农村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农村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逐年恶化。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率有以下三种效益。
(一)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率,可大幅度地降低平凉农村居民能源消耗的成本。农村能源项目解决了群众生活用能,提高了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优化了农村用能结构,农村沼气可变废为宝,减少传统种植、养殖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良土壤,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财政补贴,每家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农村居民洗澡,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促进了项目区受益农户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产品食用安全化的转变。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炉给大棚蔬菜供暖加温。通过5年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年可减少柴薪使用量约8.98万吨,实现年增收节支6580万元。项目惠及2.7万多退耕户10.3万人口。
(二)生态效益
自2011年来,平凉农村能源项目使15.63万户、54.7万人用上可再生清洁能源,大大减少农民因“柴事”而砍伐林木破坏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了林草植被。据监测,单口沼气年均使用天数180天,年均减少薪柴使用量350公斤,利用畜禽养殖粪便6吨;单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年均使用天数240天,年均减少薪柴使用量50吨,年均利用畜禽养殖粪便30吨;单个节柴灶年均使用300天,年均减少薪柴使用量350公斤;单个节柴炉年均使用天数90天,年均减少薪柴使用量500公斤;单个太阳灶年均使用天数180天,年均减少薪柴使用量400公斤;单个太阳能热水器年均使用天数240天,年均减少薪柴使用量800公斤。通过实施沼气、节柴灶、节柴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薪炭林等农村能源项目,每年可减少柴薪使用量约19.15万吨,折标煤10.94万吨,为无公害农业提供优质沼肥15.7万吨。
(三)经济效益
每口沼气池每年可减少薪柴使用量350公斤,利用畜禽粪便6吨,节省燃料开支150元,“三沼”的综合利用户均年可增收1000元,全市退耕能源项目建成的2.5万户沼气池年增收节支2860万元以上;每个节柴灶年可减少薪柴使用量350公斤,节省燃料开支150元,2.1万个节柴灶年可节支315万元;每个节柴炉年可减少薪柴使用量500公斤,节省燃料开支215元,3202个节柴炉年可节支69万元;每个太阳灶年可减少薪柴使用量400公斤,节省燃料开支170元, 16万台太阳灶年可节支2736万元;每个太阳能热水器年可减少薪柴使用量800公斤,节省燃料开支340元,1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年可节支342万元;每亩薪炭林年产薪柴400公斤,25.2万亩薪炭林年可节约开支4289万元。全市实施2011-2015年退耕能源项目每年可增收节支1067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三、平凉在农村新能源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单项投资较低,自筹资金量大。如农村沼气、薪炭林项目,沼气建设必须按照“一池三改”标准进行施工,完成“三改”需要项目户自筹资金量大,“三改”配套难,沼气建设积极性不高,薪炭林建设人工费用和苗木价格逐年提高,成本大约每亩300-400元,建设难度较大。
二是群众认识程度不高,制约了部分项目的使用率。农户对沼气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循环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方面的认识淡薄,加之农村液化气、电磁炉等设备的普及、家庭养殖量减少、沼气发酵原料短缺、能源后续管理服务相对滞后、农村劳务输出等因素的制约,造成沼气使用率不高。
三是规划对农村能源子项目的发展预期不够充分,农村沼气、太阳灶等安排量较大,适宜建农村沼气和使用太阳灶的农户相对饱和,薪炭林建设周期长,利用率低。
四、平凉市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对策及建议
(一)建议增加大中型沼气工程任务
平凉市草畜产业开发基础较好,“平凉红牛”享誉全国,畜禽饲养量较大,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特别是在规模养殖村、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建议将农村户用沼气、太阳灶项目适度压缩,投向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以解决农村养殖业带来的农业资源污染等问题。
(二)建议增加新能源开发项目
随着平凉市新农村建设、“平凉金果”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杀虫灯为广大农村和农户所接受,且开源节能潜力大,干净卫生,使用方便,建议调整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杀虫灯项目规模,同时调减户用沼气、太阳灶、薪炭林等项目的规模,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用能水平和农村文明化程度。
(三)调整农村能源子项目
随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推进,加之农村沼气国债、扶贫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以及规模化养殖的发展,适宜用沼气的农户逐步在减少,现在农村居民用沼气、太阳灶在全市农村地区普及程度已经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农户的需要。建议增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路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杀虫灯等切合农村实际、群众愿望迫切、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能源项目。
(四)提高部分项目建设投资标准
受人工工资和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农村沼气、太阳能光伏、薪炭林等项目投资标准与实际相差较大,目前的补助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群众自筹份额过大,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及投资效益的发挥,建议提高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资标准。
(五)落实一定比例的项目配套资金和管理经费,建议加大部分项目的中央投资
由于平凉市地方财政财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部门筹资难度较大,建议明确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比例,落实一定比例的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经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另外农村沼气、太阳能光伏、薪炭林中央单项投资相对较小,仅占实际需求投资的40%左右,农户自筹资金较大,建议增加投资标准
(六)加大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扶持力度
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暖房、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示范推广沼气集中供气、秸秆气化、固化技术,开发农村新能源和消化利用农牧业生产产生的大量粪便、秸秆等生物质资源。
(七)将村庄绿化、房前屋后空地绿化、村容村貌整治纳入项目建设内容
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工作总结
为促进和谐xx建设,帮助贫困母亲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区委政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xx区妇联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深入的开展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联”动优势,以宣传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借力运作,整合资源,在救助贫困母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保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顺利推进
救助贫困母亲是党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意了区妇联制定的《“贫困母亲救助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纳入主要议事日程,使全区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切实加强了对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正确引导,确保了贫困母亲救助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面向社会抓宣传,扩大贫困母亲救助工作的影响力
(一)抓住热点,广造声势。充分利用“三八”、“六一”等社会关注妇女儿童的热点时期,广泛宣传救助贫困母亲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集中报道爱心奉献、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
(二)关注焦点,营造氛围。以卓有成效的宣传,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扩大社会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关注贫困母亲的舆论氛围。
(三)制造亮点,扩大影响。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救助工作的影响面。
三、整合资源抓实效,构筑救助贫困母亲的社会化平台
(一)借助“上力”,争取资金救助。积极联合区民政局、区扶贫办,在全区展开“贫困母亲”摸底调查工作,建立贫困母亲档案,共筛选出140名贫困母亲上报省、市妇联、扶贫办,争取资金帮扶政策。
(二)借助“外力”,搭建企业回报社会平台。区妇联不断整合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尤其是女企业家协会、巾帼之友协会会员企业,将救助贫困母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整合“内力”,建立爱心救助基金。为建立资,助困难群体的社会化长效机制,区妇联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关注和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发出“救助贫困母亲共伸援助之手”的倡议,积极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所募集基金主要用于遭遇特殊困难的贫困母亲。
四、创新载体、认真履责,实现救助工作新突破
为进一步改善贫困母亲现状,区妇联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母亲进行救助:
一是采取资金救助措施。联合区民政局、区扶贫办,在全区展开“贫困母亲”摸底调查工作,建立贫困母亲档案,筛选出10名贫困母亲上报省妇联,25名家庭年人均收入668元的贫困母亲上报市妇联、市扶贫办,争取资金帮扶政策,同时积极组织各直属妇联组织及企业单位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已经争取到省市扶贫资金14000元(附资金使用情况),医疗物资价值5000元,并为何市镇街村1组的陈志坤争取到临时救济款2000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为15位贫困母亲争取到了棉衣、棉被共15件。同时,为扩大救助行动覆盖面,让更多的贫困母亲尽早摆脱贫困,区妇联积极行动,发动爱心企业和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基层妇联组织为贫困母亲捐款28838元(已入区财政专户),将用于救助区内60名贫困母亲和临时救济。
二是采取就业救助措施。以xx区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商贸服务分校为依托,在乡镇、街道开办“流动教室”,面向农村妇女举办科学种养、庭院经济等培训。着力于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三条渠道。面向下岗失业妇女举办了月嫂、厨艺、家政、插花、电脑等培训,为她们提供面对面指导和“零距离”服务,帮助“4050”人员走上创业之路、实现二次就业。共培训贫困母亲80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20余人。
三是采取医疗救助措施。联合区计生局在全区开展“关爱女性健康”行动,邀请省生殖卫生学院专家、教授分期分批免费对妇女乳腺疾病进行普查和咨询,同时天津天士力集团四川公司将随行开展女性健康科普讲座和为贫困母亲送药活动。有3220名妇女参加普查活动,接受送药价值5000余元。
拼搏之年。省级有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是市实施“十二五”计划的关键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九届五次会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农村能源环保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
1.农村能源建设。
节柴改灶推广10000眼,年全市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0口。沼气综合利用10万亩,培训技工和农户50000人次,实施村容村貌整治50个自然村。截止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1628口,占年计划的116.28%;节柴改灶8559眼,占年计划的85.59%;沼气综合利用推广5.5万亩,占年计划的54.96%;培训农户21353人次,占年计划的42.7%。新建沼气的总产气量达465.12万立方米,节约薪柴2.3万吨,相当于4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减少水土流失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二氧化硫158吨,节约燃料费、电费406.98万元,同时为农户增收节支930.24万元,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柴改灶年可节柴0.86万吨。
截止到5月31日,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培训农户。全市共完成沼气综合利用5.5万亩,培训农户2.14万人次,共施用沼肥40万吨,为农户节约了农药和化肥,为我市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沼气建设项目。
对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年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云农(计财)字〔〕115号要求。
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2906口(石林1373口、东川733口、禄劝800口)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计划54个(石林36个、东川18个)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12个(东川2个、禄劝10个)。
分别是五华(市五华区众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官渡(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石林(神龙育种有限公司)嵩明(农生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安宁(惠嘉托佩克育种有限公司)原种场)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5291口(东川2291口、富民1000口、禄劝1000口、寻甸100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5座。
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属于国家拉动内需新增的国家重点项目,根据中央要求。年新增投资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年新增投资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局在省农业厅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已要求项目县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经过九个县区的奋力拼搏,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967口,其余的正抓紧时间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有3家已完工,有4家正在建设中。
3.完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培训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云政办发〔〕82号)要求及省农业厅的安排。确保我市技术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邀请了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和老师为我市业务技术人员分别对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调查与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技巧、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等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4.完成《滇池“十二五”防治规划》中农田径流控制项目方案
明确我局负责滇池流域范围内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及农田径流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分工明确后,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53期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局已完成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六处。
5.起草《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规范项目建设,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市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起草《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随着农村能源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农村沼气管理办法(试行)起草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建立市农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认真对照年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分解,为进一步做好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准备相关材料,迎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考核。
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昆节减办发〔〕5号)精神。将年市农业局节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8.编制《市农业节能减排规划》
也是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到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将目前单纯追求高产的农业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节能减排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滇池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9.编制完成《十二五”市农村能源规划》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充满机遇和挑战。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目标之一,确保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实现“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农村能源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市农村能源建设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为方针,经过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了市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
10.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省级建设资金510万元(每村10万元)截止年11月底,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村51个。省级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年5月,按照农业厅《关于上报年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结的通知》云农办经字〔〕91号)进行了检查总结。全市51个项目村共完成投资3453.21万元,除省级补助510万元外(每村补助10万元)引导投入资金2943.2万元,占总投资的85%3003.21万元拉动资金中,市、县、乡投入1007.68万元,占拉动经费的33.6%社会资金624.39万元,占21%;群众自筹集资1311.15万元,占43.7%群众累计投劳46739个。通过整治工程,项目村完成村庄道路硬化49346.21米,新建村庄道路22060.74米,支砌排灌沟渠12362.37米,安装人畜引水管道25189米,种植绿化树161604棵,绿化花草27635平方米,安装路灯247盏(其中,太阳能LED路灯40盏)建设文化室67个2618.9平方米、公厕73座、垃圾收集点139个,项目村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项目村建议数50个,年。控制数60个。市组织县区申报省级村容村貌项目57个,项目正在申报中。
1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省农业组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市农业组已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工作,数据上报及普查档案整理工作已通过省级质量验收,目前,现正在进行普查数据开发及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工作。
普查范围涉及14个县(市)区,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共涉及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源四个污染源。127个乡镇,330个行政村。全市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22715个(其中:种植业污染源7229个、畜禽养殖污染源6464个、水产养殖污染源1694个、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7328个)
普查结果显示:
占全流域总排放量10130.01吨的22.54%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占77.46%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①滇池流域总氮总磷合计: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2283.31吨。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8844.75吨COD基本上没有处理,②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36%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15718.18吨。而城市污水COD处理率达到产生98038.02吨,去除83096.5吨)84.76%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占总量的80%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20%总磷的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60%工业和城镇生活占40%化学需氧量(COD由于城市污水去除率较高,③滇池流域总氮的污染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农村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农村生活比重占40%农业生产占22%工业和城镇生活占38%农村生活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市年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长不平衡,自筹能力低;二是国家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影响沼气池的推广;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缺少发展后劲。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我县农村自来水建设的回顾
我县农村自来水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当时区公所所在地集镇开始建设;一九九五年底撤区并乡建镇后,部分镇所在地集镇先后建起了自来水厂;二0*年国家人饮解困项目实施以来,农民才开始真正受益,当时部分饮水困难自然村和移民新村告别了饮水困难,用上了自来水;二0*年以来,国家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特别是二0*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加快了农村自来水建设的进程,至二0*年止,全县建设自来水工程453处,其中供水1万人口以上工程一处,供水5千至1万人口二处、供水2千至3千人口21处、2千人口以下的429处,累计21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受益面占全县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一)项目效益
农村自来水建设的逐步实施,使部分地方的农民结束了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被群众赞誉为“小工程、大德政”,效益显著。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减少了医药费支出负担。用上自来水,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饮水困难,更改善了农民的卫生条件,减少了因水介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二是节省了家庭取水劳动用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据调查,饮水工程建成后,平均五口之家每年用于挑水的工日可减少50个,节省的劳动和时间转向投入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也增加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的机会,不用愁着老少在家挑水难。
三是促进了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饮用水条件的改善,为发展庭院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用上自来水后,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变了蹲茅坑,用上了水冲厕,还美化了居住环境;同时,自动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也开始用到了农户家。
五是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受益群众将饮水工程称为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爱民工程”,不少饮水工程受益后,受益村组和群众,赋诗楹联,赠送锦旗,表达了感激之情。
(二)存在问题
农村自来水建设,由于受配套资金、地理条件、分点安排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除集镇外,多数未能按照规模效益建设饮水工程,二百人口左右的小型单村工程个数占总数的80%以上,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小村庄(30户左右)建设的自来水工程,由于部分农民觉悟较低,先建为强,不准后建的邻近村庄取水,导致同属一个自然村,因不在一个小村庄(或新村点)而望水兴叹。
二是导致重复建设。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相对集中的自然村都要逐步用上自来水,一个上百户或几百户的大自然村兴建若干个小型工程严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是建后维护管理难。小型单村工程,多数难于起用较为内行的管理人员,有的甚至无人管理,一段时间后,泵站杨水的有的因交不齐电费而停用;引用山泉水的,有的无表计量不收水费,居住低处的水流浪费,居住高处的无水饮用;管道、设备坏了也无人及时抢修。总之,管理难到位,用水保证率低。
四是建设标准偏低。小型单村工程,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难已按照净化、过滤等自来水建设的要求建设饮水工程,水质得不到保障。
二、我县农村自来水建设的思路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已列入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根据国家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规划,我县于二00四年申报的饮水不安全人口29万多人已批准列入规划,至二0*止,已完成规划内人口6.6万多人,从二00九年起至二*五年要解决22万多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科学、合理、长效建设好农村自来水工程。
(一)工程建设标准
农村自来水建设,要达到以下要求
1、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B5749)的要求,兴建前经县卫生防役站检测后方可建设。
2、供水水量: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B10)确定,因我县水资源较为丰富,不需考虑饲养畜禽用水,工程建设以生活饮用水为主,可按人均日用水80公升计算建设规模。
3、用水方便程度,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供水到户。
4、水源保证率,一般不低于95%
(二)工程建设选型
农村自来水建设的选型,实践证明,小型单村工程存在诸多问题(前面已作分析),应控制建设。根据我县水源情况、用水需求、居住分布等自然条件,多数区域适宜兴建适度规模的跨组、跨村甚至跨乡连片集中供水工程。同时,距离集镇现有水厂较近的自然村,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厂的条件,扩容改建,延伸管网,发展建设适度规模型供水工程,其特点如下:
1、供水可靠。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其供水可靠性明显优于小型单村工程。
2、管理(经营)专业。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便于选择较为内行的管理(经营)人员,有规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人愿管(经营)、想管(经营)、专管(经营)。
3、便于水质监测。生活饮用水,要求每年检测一到二次,县卫生防疫站无法承担众多的小型单村工程的水质监测,客观上工作难已到位。
4、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达标饮用水资源不是随处可以取用的,而且要求,取用地下水的水井保护半径不得小于50-100米,取用地表水的取水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为水源保护范围。
5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简单的小型单村工程,水质、水量、保证率和方便程度难已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一次到位,可避免重复建设。
(三)建设资金筹措
农村自来水建设,是一项耗资较大的系统工程,在国家项目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难已到位的情况下,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引进个人投资兴建水厂,同时发动群众配套自筹。此举,具有可行性。
1、国家项目资金
我县进入国家饮水安全项目规划尚有22万多人口待后逐年解决,至二*五年全部完成,每年预测可批计划3万人左右,按照现有补自标准人均160元计算,每年项目资金480万元左右。
2、个人投资
农村自来水厂,属于微利企业,相对集镇水厂,投资要大,效益要低,但有利可图,通过国家项目资金适当支持,群众自筹配套部分,具有较强的吸引个人投资兴建自来水厂的可能性。
3、群众自筹
按照国家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的要求,以人均400元投资计算,群众自筹占总投资的15%,即人均60元,非项目规划内人口适当提高比例,根据农村现状和已实施的实践证明,具备承受能力。
为了使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五个统一”:统一制订实施方案、统一现场规划设计、统一采购管材设备、统一标准组织实施、统一要求检查验收。
(四)具体兴建方法
我县有待解决规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约占全县未解决自来水人口的40%,建设跨组、跨村适度规模的自来水工程,国家项目资金具备一定的拉动作用。具体可采取如下两种方法:
1、根据个人投资热情和群众自筹资金的积极性,申报项目计划时集中倾斜或考虑适当调济计划,达到兴建一个工程,受益一大片群众。
2、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投资办自来水的积极性,尽可能提前实施,国家项目资金的补自,采取与投资人签订协议的方式,按照项目规划内人口的资金,分年度补助到位。这样,既能调动个人投资自来水建设的积极性,又能适度规模建设自来水工程,更能使农民提前用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