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及“忆山东兄弟”,我们不禁想起那首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唐诗三百首中的《月夜忆舍弟》,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更蕴含了儒家重亲情、念故土的价值观。
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开篇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渲染出战乱时期边境的凄凉氛围,战鼓声断绝了人们的归途,雁鸣声则勾起了思乡之情,这里的“断人行”不仅是地理上的阻隔,更是对家人团聚的渴望被战争无情割裂的象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象寓言人情,露水凝聚,月色皎洁,皆是诗人对故乡的直接映射,字里行间流露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直指战乱中骨肉分离的残酷现实,兄弟虽在,却各散东西,生死难测,这种无奈与悲哀是对儒家“孝悌忠信”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诗人对亲人音讯的绝望,以及对战乱无休止的忧虑,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儒家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忆山东兄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深远的哲理,展示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的重视和对于社会和谐的追求,每当我们诵读这首诗,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亲情之痛,也更加理解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内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