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站上合规风口浪尖

登录新浪财经APP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数字化洪流推动下,券商行业财富管理业务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构建起双轮驱动的新业态,极大拓宽了服务边界,让金融服务在效率与创新的双轨上疾驰。然而,这片业务蓝海之下,合规风控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

▲CFP作为处罚高发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监管力度显著加大,但财富管理业务罚单依然密集。统计显示,截至7月16日,券商财富管理业务今年收到的罚单多达75张,涉及32家券商以及48名从业人员。需指出的是,75张罚单中,不少是一案多罚,既涉及公司法人主体,又涉及相关责任人。

从违规事由看,违规类型呈现多样化、深层次特点。从业务流程瑕疵到内部管理机制松散,再到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失守,无一不暴露出券商从“牌照为王”向“能力制胜”转型路上的合规隐忧。

投顾业务仍是违规重灾区

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券商行业站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连接着投资者与金融市场,投资顾问(投顾)业务不仅是满足投资者个性化资产配置需求、提供深度金融服务的核心环节,更是推动券商业务模式创新、开辟增长新蓝海的关键变量。但在转型路上,投顾业务违规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

近期,国融证券旗下两家分支机构投顾业务违规事件,再次引发整个行业的合规思考。7月11日,福建证监局对国融证券福州东街营业部五大违规行为作出处罚,原因系该营业部与无资质第三方合作开展网络直播投顾业务、投顾业务资料保管不善、无证人员提供投资建议、投顾人员违规代岗以及营业部负责人利用管理漏洞私分业绩提成等。几乎同一时间,国融证券内蒙古乌兰浩特兴安北大路营业部一名原客户经理也因代客理财、操纵客户账户及干预回访流程等违规行为遭到处罚。

投顾业务违规并非仅此孤例,《法人》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券商及其从业人员因投顾业务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广东、广东深圳、江苏、河南等地证监局分别对长江证券、安信证券、东海证券、中金财富证券等机构的违规行为发出警示函或责令改正通知,违规行为涉及未注册为投资顾问即提供投资建议、利益分享等不正当行为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针对投顾业务违规开出的罚单已近40张,处罚波及范围广泛,近20家券商赫然在列,其中不乏知名头部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分支机构违规行为尤为突出,已成为违规风险重灾区。罚单范围既涵盖了机构本身,也深入到具体从业人员,形成了“一案多罚”的严监管态势。

对于这一现象,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薛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顾业务违规行为频繁发生,是行业在疾速扩张过程中,合规体系构建未能与业务规模增长同步并进的直接体现。”

薛伟进一步分析,违规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部分券商及营业部在业绩压力之下,对风险的防范有所松懈。证券经纪人队伍的逐渐缩减与投资顾问队伍的迅速壮大,体现了券商对投顾业务战略地位的重新认识和加大投入。但遗憾的是,配套的培训体系、绩效考核及内部监管机制未能及时跟上步伐,导致部分投顾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合规意识欠缺,在利益诱惑面前容易底线失守。

直播蓝海“暗礁丛生”

随着线上平台逐渐成为投资者获取财经资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窗口,各家券商纷纷涌入这片蓝海,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兴渠道积极与投资者互动。此举不仅拓宽了传统业务的获客渠道,也促进了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据统计,目前证券行业移动端开户比例突破95%,直播展业已成为券商服务新老客户、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手段。

经过对多家券商APP进行体验,记者发现多数券商积极涉足直播业务,其中不少券商设立了固定的直播栏目,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互动与学习平台。特别是一些头部大型券商,直播内容不仅丰富多样,还覆盖了交易日的多个时段,充分展现了券商在数字化转型和投资者服务方面的创新努力和深度布局。

与券商直播展业火爆相伴,一系列合规问题和制度漏洞逐渐暴露。今年以来,多家券商因直播内容违规遭到监管处罚,违规情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非专业人员参与直播投资咨询,包括非公司员工、无资质人员通过公司平台发布投资建议,甚至宣传非官方认可的投资策略;二是直播内容管理松散,缺乏有效的内部审核与留痕机制,导致自媒体平台直播内容参差不齐;三是直播营销中存在误导性承诺,如承诺投资收益、暗示推荐个股等,严重违反了投资者保护原则。

针对券商直播业务,监管部门已清晰界定了合规边界,强调直播内容需严格遵循合规性与审慎性原则,禁止直播中开展投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推介等荐股行为,发表评论应保持客观、专业的态度,财富管理站上合规风口浪尖主要聚焦经济形势分析、市场变化评论、经济数据解读等宏观层面。特别强调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在直播中保持自律,避免误导性言论。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行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监管层已制定了详尽的业务指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有个别机构因规则意识淡薄或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直播业务在合规性方面出现偏差。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直播内容超出合规框架、关键信息披露不全、风险警示不充分等,无形中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李女士告诉记者,按照主播所讲的操作步骤,她留下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成功拿到了这份“内部资料”。然而,当她按照推荐股票进行投资时,却发现这几只所谓的龙头股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导致损失惨重。不仅如此,从留下个人信息之后,她开始频繁地接到来自不同投资机构的荐股电话。

李女士的经历,清晰地折射出中小投资者的困惑。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与快回报的急切心态影响下,面对层出不穷的“专家推荐”和“绝密信息”狂轰滥炸,往往难以保持理性分析和判断,容易陷入盲目跟风的漩涡。这种心理倾向不仅加剧了个人投资的风险,也对市场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针对上述现象,华南地区某券商投顾人士向记者坦言:“类似情况反映了当前投资者教育中存在的短板,作为金融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目前,券商行业为解决上述问题,已开始采取积极措施。记者从多家券商处获悉,部分头部券商制定了严格的直播规范,明确界定主播行为准则,如不得引导用户点击外部链接、不得直接推荐金融产品等,以确保直播内容的中立性和合规性。还有部分券商加大了对数字化硬件系统的投入,通过升级系统和引入智能风控手段,实现对直播内容的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

问题研报的违规隐忧

券商研报,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石,其质量关乎着市场诚信。但研报领域近年频现草率与随意,甚至因纰漏频出而触发违规,对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从以往处罚来看,研报业务主要存在三大违规风险:一是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及时根据最新法规规范要求进行更新和调整,导致制度滞后于监管要求;二是部分公司在执行内控制度时有效性不足,制度形同虚设;三是研报制作过程中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甚至私自发表未经审核的分析意见。

针对研报业务违规不断,监管层通过“双随机”现场检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整治研报业务违规乱象。今年以来,已有华安证券、国元证券等多家机构因研报业务违规受罚。其中,安徽证监局对国元证券的警示函,如同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揭示了其在研报业务管理上的四大漏洞:管理制度完善性不足、研究报告制作审慎性缺失、质量控制审核松懈以及内控流程中存在明显瑕疵。

华安证券研报违规同样令市场震撼,其发布的关于左江科技(300799.SZ)研报因结论缺乏充分依据,过于乐观且不审慎,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遭到深交所和安徽证监局的双重处罚。据悉,被研报推荐买入的左江科技因财务造假,已于7月29日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并摘牌。

两起研报违规案例不仅为证券行业敲响了警钟,也引发市场对研报制作流程中诸多深层次问题的关注。业界普遍认为,违规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个别分析师的疏忽大意,更深刻反映了券商内部风控机制的失效以及利益驱动下的行为扭曲。

“券商研报质量下滑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两大核心症结在于研究团队专业能力的不足以及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前述券商人士透露,“中小券商在吸引和保留高端研究人才方面存在显著挑战,其人才库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尤为突出。加之投研业务难以避免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研报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面临考验。”

行业内部盛行的考核机制被视为加剧研报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以产出数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无形中促使分析师将重心放在数量堆砌上,无疑影响了高质量研报的诞生。”他认为,价值与考核不对等是今后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针对研报业务发展的掣肘,业界普遍呼吁,券商机构需从根本上重构研究报告的生态环境,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研究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和道德性。这包括加大对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优化考核激励机制,鼓励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咏珈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